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师发展

赤湾学校2021年“以终为始,赢创未来”专题培训(Day1)

信息来源:赤湾学校 信息提供日期:2021-10-15 【字体: 视力保护色:

 ◆ ◆ ◆ ◆

以终为始,赢创未来

——赤湾学校2021年专题培训第2期·Day1

◆ ◆ ◆ ◆

 

编者按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提升教育实效,赤湾学校于8月23日开始了本学期的“以终为始,赢创未来”的教师专业培训,本次培训将通过开展五育融合、学校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小组合作教学等方面的培训,助力不同层次的老师顺利进阶,从合格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坚守初心,共创未来。

 

 

 

Day1   上午场

 

今天上午,赤湾学校邀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代蕊华主任,通过CCTalk网络连线,为各位老师解读五育融合及育人方式变革。

 

 

代蕊华主任首先从十四五教育规划出发,提出了关于新时代教育特征的五个关键词,分别是“坚定方向”“优质均衡”“五育并举”“协同育人”“中国特色”。

 

“坚定方向”是指坚定社会主义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优质均衡”是指实现教育公平均衡,这体现在区域、城乡、学校、学校之内;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不仅是关注学校集体,班级内部不同个体也需要关注。“五育并举”是指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融入育人和教学中。“协同育人”是指教育需要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配合,家校社区共同合作育人。“中国特色”是指中国制度教育自信,比如教研体系:校长队伍建设、教师发展、结队发展、区域发展、对口帮扶等,适应国际国内形势,提现已有的优良传统。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时期教育工作者要将五育贯彻和落实下来。

 

代主任指出“五育并举”思想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提出,然而在当前教育中提及,它仍然具备鲜明的时代性。当前的教育有些很多的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三大问题亟待解决。第一,五育的不平衡性。在“五育”之间存在着“重智、轻德、弱体、抑美、缺体”的状况。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第二,五育的不充分。单独地看,德育也好,智育也好,很多情况下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第三,五育的不联系。“五育”之间本来是关系密切、彼此共存的状态,而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相互分割、相互隔离、相互不联系的状态。

 

接着代主任谈到了“五育并举”的重要性,即五育并举是一个整体,其关键在融合,其灵魂是育人。在五育并举的背景下,我们要改革育人的方式,如构建全面培养体系;优化课程实施;创新教学组织管理;加上学生发展指导;完善考试和招生制度;强化师资和条件保障等等。

 


 

最后的答疑环节,代蕊华主任丝丝缕缕地向询问的老师说明,五育并举与因材施教不存在矛盾,在实际的教育实施中,教师应当明确,五育并举不是五育平举,同质化不是我们追求的教育。代主任从育人改革中五育并举开始,其中既有深度的会话也有对于当前教育新政策“双减”教育的解读。深入浅出,切合实际,听来获益匪浅。

 


 

 

Day1   下午场

 

下午由赤湾学校王小洪校长为大家进行讲座,主题是《2021教育“双减”背景下的治理与创新》。

 

图片

 

王校指出“双减”的含义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减少课外培训机构。“双减”的核心目标是让每一个人都接受公平的教育,让每一个人都健康发展,让每一个人成为最优秀的自己,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应该让有真正优秀潜质的人才脱颖而出。这个目标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也是对教师自身提出的发展要求。因此,对学校和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王校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首先是学校管理现代化。包括制度、文化、课程、5G、智慧校园、创新等几个方面。制度是学校管理正常运行的保障;老师要有开阔的视野,有眼界,不仅仅停留在自己的学科,做一个跨学科的、全面发展型教师;新时代需要教学上的不断创新,发展线上线下双课教师,双课教师又要求教师具备线下课堂教学、在线课堂教学以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第二是课程设置科学化。要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不必全盘托出,建立全资源育人的课程设置理念。每一个课程都必须围绕“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规定课程逐步演化为融合课程、创新课程、个性化课程。每一个课程的实施都必须与时代相结合,思考双减时代如何设置课程、如何设置教学内容、如何做好学校延时课的安排与设计以及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与延时学习的结合。

 

第三是教师专业面向未来。新时代教师需要具备课程、课堂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素养。教师要思考自己要做什么样的教师,教书匠、学术型教师还是教育家?

 

第四是课堂常规与质量要求。教师时刻反思课堂常规十五问(课前五问:是否做好了本节课的纪律准备?课前三分钟是否与学生一道共同准备上课?课前学习内容的准备是否充分?是否把课前预习检查落实?是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中五问:教学内容是否精确高效?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是否留给孩子足够的学习反馈?是否完成目标任务?是否全员分层都有收获?课后五问:是否提供有效的巩固练习?是否得到及时的学习反馈?提前预习后续学习内容?是否留有深度思考探究的空间?是否有自主活动的任务驱动?)。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给学生设立标杆。做到评价机制的有效落实,比如健全“五级”学习评价机制;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公约”,引进激励机制;引进“契约”机制,覆盖所有学生;引进“多边会议”策略,人人参与;学习成绩以小组为单位评价,倡导合作。

 

最后是学生发展和家庭教育。教师要学会和家长有效沟通,让家长意识到小学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也要了解引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帮助孩子成功。最后,王校指出“无边界学习”的内涵:“让每一个资源都成为教育的元素,成为培育孩子成才的基因,全资源育人成就孩子的终身幸福。”

 


 

 

 

图片

与会老师感悟 

罗凤娟:代老师的讲座从五育并举与育人方式改革探讨了现代化教育的问题。在经济高速发展,全球现代化的今天,教育方式也必须改革。让学生发展五育,不能再只是一个口号,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才是当代教育要均衡的重点。今天代老师这个讲座,让我对此有了新的思考。教育学生,不能割裂五育,要把五育融合在一起,针对不同的学生,就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不能忽略学生的个性,也不是强求学生全面发展。而提到中国的文化自信,教育自信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中国的教育应该有中国特色,在向国外先进的教育体系学习时,也要面向中国国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这样作为新时代教师的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常晓雨 :高速发展可以说是中国的代名词之一,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加强调高质量与高速度并存,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教育,如何教?如何育?为谁教?为谁育?在今天代老师的讲座中,我收获了一点启发。教育要服务于国家社会的发展,也要引领国家社会的发展,这就必须要立足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国情,创中国特色教育。基于此,在当前这一鲜明时代发展下,我们再次强调贯彻实施五育并举 ,坚定教育方向,发展优质均衡教育,为党,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具有同理心、同感心、同情心的个性突出、全面发展的高素养人才。
定雅雪 :代蕊华老师今天分析了五育融合政策,五育即德智体美劳的教育,这被明确写在了教育方针里,作为培养目标,五育每个方面都要重视。在未来教育改革方面,双减的落实,课后服务等措施,都体现了学校教育要更加发挥作用。在未来十四五改革发展中有个关键词——中国特色,这作为重要的一个概念被提出,更加凸显其特色位置。中国特色中,加强文化自信,那么前提就是加强教育自信,这就对我们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在中国特色中,教研也是一个重要特点,因材施教的同时,也要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过去我们不断的在引入,但是现在我们不一样了,国家进入了新的阶段,我们在崛起,我们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对我们本国文化的热爱,而不是一昧的狂热追求日韩动漫,欧美电影等。相信随着我们教育的变革,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定会发扬光大!

刘佳颖 :新时代教师需要具备哪些素养?王校下午的培训从宏观的国际视野到微观的课堂教学实施,全面又深刻的分享为在座的老师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反思的教育问题。于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梳理如下: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对自身,是做到自律,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对学生,要多思考:课前课中课后,我们的心中装有学生吗?做一个创新型教师,眼中有资源,心中有教育。在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思考如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挖掘资源、设计活动,创造出促进学生成长的学习环境。
邵兵:今天王校的培训引人深思。王校指出“双减”的核心目标是让每一个人都接受公平的教育,让每一个人都健康发展,让真正有优秀潜质的人脱颖而出。教师应开拓视野,顺应新时代的教育创新,努力成为专家型教师。学会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一个资源都成为教育的元素,成为培养孩子的基因。为了保证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更有效的开展,我们应该注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我们不能仅仅关注知识性教学,更要注重体验类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体验、感悟和实践锻炼中不断成长。
姚葳:习总书记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目前国家实施的“双减”政策就是一次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民生民心工程。正如王校培训所说:在“双减”的大背景下,作为教师要抓稳接力棒、勇作弄潮人,打开自己的视界,提高自己的格局,关注前沿,直面未来,保持知识体系常更常新,像盛夏刚剖开的西瓜弥漫着沁脾的水汽,喷涌着让人愉快的鲜活气息。时刻提醒自己,教育是一种启迪而不是强迫;教育是一种激励而不是责怪;教育是一种期待而不是浇灌。作为新时代的师者,我们要左肩担起家庭和学生的明天,右肩担起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齐心所向,志致远方!

 



【文稿】

占静俭 张钰龄 吴冬丽 李珍珍  高翔  游晓玲   魏薇 罗凤娟 常晓雨 定雅雪 刘佳颖 邵兵 姚葳  

【图片】

钱竹林 黄依霞 陈伟

【编辑】

任裕涵 李义方

【审核】

周秋霞 麦满林